本論文集是「第三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共收錄九篇文章,可粗略分為兩大類,代表著現階段數位人文領域發展的兩種類型。

一類是文字的分析。如〈多重脈絡—數位檔案之問題與挑戰〉旨在說明數位系統對脈絡探勘所能帶來的協助,同時結合了文字處理和圖像呈現,試圖討論數位人文所能開啟的全新研究視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於中文史學文獻分析之初步應用〉企圖結合自然語言的資訊技術和傳統史學文獻分析,試圖析理出結合的可能。〈以文本分析呈現臺灣海外史料政治思想輪廓〉則用數位技術,綜觀而量化的去分析過往政治思想史所研究的場域。〈結合漢典古籍虛詞常見字與統計量化分析進行漢譯佛典譯者風格辨別〉一文從大量的佛教經典的字句整理中,去回答譯者風格。〈「共現」詞頻分析及其運用—以「華人」觀念起源為例〉賦與詞頻分析新的詮釋,並以「華人」這個觀念做具體的實驗。〈漢語方言語音資料庫自動擴增補完方法〉則是希望能應用數位科技,去處理語言學中十分困難的方言問題。

數位人文研究的第二類關懷則是在呈現上,如何用新技術去展現過往文字所不能負載的成果。例如空間一向是人文研究所看重,卻又最常被忽略的部分,透過GIS 技術,學界開始填補這個斷層。〈京都大比例尺地圖(京都市明細圖Kyoto-shi meisai-zu)數位化〉、〈數位典藏應用的社會效益與永續經營—以阪神大地震資料3D視覺化為例〉、〈「太平洋史前Lapita陶器線上數位資料庫」的建立與運用〉,三篇文章的關注點各不相同,各是針對底圖、3D視覺化或具體應用等等不同面向開發,其共同處便是將空間帶回人文學的關懷之中,提供嶄新的從地理資訊出發的思考角度。

誠如〈導論──數位人文的變與不變〉所言,數位和人文兩者之間的對話,應當是一個沒有止境、不斷持續的過程。在數位人文發展的研究方式和型態裡,不斷的對話與交流是最為重要的關鍵;藉由跨越不同國界、不同研究議題、不同技術領域,得以彰顯數位人文作為研究方法的價值和意義。

文章標籤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月15日是臺灣大學的校慶,而今年是臺灣大學創校84周年,校方、校史館以及許多相關單位為了這次的校慶舉辦了許多活動共襄盛舉,不管是校友或是在校的學生都熱烈響應,出版中心身為唯一可於臺大校慶茶會會場展示出版品與紀念品的一級行政單位,自然也不能錯過如此重要的盛事。

▼ 從活動會場走出的同學們,大家很踴躍參與呢。

2012.11.15 臺大校慶

出版中心在校慶茶會現場,精心策畫中心出版品和紀念品的展示,向與會的校內人士和校友們展現出版中心近年來努力的成果。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大學必須大家要辦好,才能辦得好,決不是校長要辦好,便可以辦好的。我所謂大家者包括全校教職員學生工友在內。諸位同學們勤學好善,先生們自然感覺到鼓勵,先生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諸位也自然得到啟發,大家一齊向學術進步上走,這個大學自然成為第一流的大學,大家若是馬馬糊糊的過日子,這個學校絕對沒有希望。我希望我們全校有一個意志,這個意志就是:使學校進步。在這個意志上我希望全校合作,我尤其希望諸位同學對於學校一切事情隨時告訴我,學校當局可以做到的一定去做,做不到的或不應作的也應當向諸位說明白。諸位對學校有意見,都可以隨時找我,諸位有什麼難處可以隨時找我,我們彼此的心理上應該是一家人,沒有話不可談的,目的是使得我們的學校一天一天進步,諸位在學校裡一天比一天有意義。這樣才可以使得我們的大學成為宇宙間的一個有意義的分子。
最後借用斯賓諾沙的一句格言: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摘自〈國立臺灣大學第四次校慶演說詞〉

 

傅斯年是臺大第四任校長,在短短的一年多校長任期(38.1-39.12)中,以傲世風骨為臺大奠定自由討論、獨立研究的基礎。他的諸多事蹟至今仍為臺大人所感念,如廢除臺北帝大講座制度、大刀闊斧改革附屬醫院、嚴格淘汰不適任教師、抵擋政治力進入校園等。

本書初版刊行於民國九十五年,是為紀念傅斯年一百一十歲冥誕而編,收錄了傅斯年所撰關於臺灣大學的十七篇文章。在此增訂版中,補入六篇(〈本校初步中心工作〉、〈傅斯年校長的聲明〉、〈傅斯年校長再一聲明〉、〈幾個教育的理想〉、〈一個問題──中國的學校制度〉、〈中國學校制度之批評〉),合計收錄二十三篇,除〈閑談歷史科書〉外,依成文或發表日期先後次序重新編排,並根據原載期刊標注表示強調的圈點。圖版部分,初版收錄七幅,本版增補十一幅,合計收錄十八幅,特以彩色精印,並附〈傅斯年先生年表〉,讀者可從此了解傅校長畢生事蹟的梗概。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測地震時常被當作怪力亂神的無稽之談。沈川洲也說:精準預測地震就像水晶占卜般,最後淪為各說各話的天方夜譚,但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研究直接牽繫到人身安全,不可不做。沈川洲說:「很多研究雖然新穎,卻離人很遠,學術價值高,但應用層面少;我們的研究與人類息息相關,對我來說,這就是研究的意義。」重建地震週期不僅代表科學領域的進步,更對人類社會貢獻非凡,能夠準確掌握地震發生的頻率,人類才能防患於未然。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沈川州教授〈預測超級地震 有譜〉

怎麼還不放棄?她開玩笑地說:「我放棄的時間要比別人久一點!」她形容做研究就像追女生一樣:「有等級太高,你追不到的;有等級比你低,很好追的;也有等級和你差不多,要纏鬥很久的。」她說:「我喜歡稍微超出我能力一點的研究。它告訴我,我只要再努力一點,再往上一點,我就可能做得到。」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黃貞穎教授〈打開大腦黑盒子〉

 

本書中的每一項科學研究,都是臺灣頂級的科研成果,也是享譽世界的學術奇葩,它們多數都發表在最新的國際學術界頂尖期刊,同時也直接與民眾的醫療健康、環境安全等息息相關。
但本書絕不是一些枯燥艱深的科學研究記錄,每一篇故事都像一首充滿智慧的生命之歌,有時高亢、有時低吟,不論是研究者的心路歷程、教學理念、師生情誼、以及生命的價值觀,都值得一再回味……。
每一首研究之歌,都令人感動,也令人奮起,相信你會發現科學不再冰冷,科學家不再遙遠。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再現與現代性》新書分享會

《緬甸音樂的美麗與哀愁》

 

主講者 

呂心純(本書作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民族音樂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緬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專長於民族音樂學、緬甸音樂、南亞音樂、離散研究、全球化。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洽詢電話|02-3366-3991轉31

誠品台大場

講者:呂心純
與談者:王櫻芬(臺灣大學音樂所教授)

活動時間:2012/11/23 (五) 20:00~21:00
活動地點:誠品台大店(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 3F 藝文閣樓 地圖  
參加方式:自由入場
相關網頁連結:誠品 藝。起來 

高雄美術館場

講者:呂心純

活動時間:2012/12/23 (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地下一樓演講廳 地圖
參加方式:自由入場
相關網頁連結: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2年第四季《城市講堂》

 

活動簡介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人那曾經燃起文化的想像力,時而驕傲、時而卑微的悲哀影像,是否會作為一種情感的象徵持續到下個世紀?
跨國文化生產與行動的文本,已經模糊了國境。在日益變化的移民社會,有誰能聲稱自己的本源才是真實的?
在易位的時代,邊緣者變成有權有勢、有地位,原來邊緣所在的位置與本土性還會是熱門話題嗎?
臺灣自身是否有壓制其他內在聲音,而變成霸權論述的危險?……
──余珍珠,〈建構本土意識: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

 

本書源於2007年春教育部推動的臺灣文藝中譯計畫,慎選杜維明、張誦聖、余珍珠、古芃、伍湘畹、哈玫麗、何依霖等具有代表性的歐美作者或海外華裔學者,從後殖民/女性研究的角度透析臺灣後殖民或女性主體性的相關論文,中譯集結而成。

為了不落入主流霸權論述中意識形態的壟斷,所選乃以「他/她者的聲音,另類的思考」作為突破創新的切入點,從跨文化、跨國度的視野,由爬梳臺灣歷史文化脈絡、議題的來龍去脈開始,到對作家與作品的分析,最後闡述島內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

期望藉由本書的出版,對內引介域外漢學專家解讀臺灣文學所關心的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議題,對外則使臺灣文藝批評能夠進入與國際學術論壇接軌的嶄新階段。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