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

《氣候變遷對臺灣總體安全之衝擊》新書發表會活動紀實

時 間:2013年1月31日(四)15:00-16:00
地 點:世貿一館展位B1125
主持人:柯慶明教授(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執行長、臺灣大學中文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陳泰然教授(臺灣大學前副校長、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陳亮全教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氣候變遷對臺灣總體安全之衝擊》新書發表會

近年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威脅,世界各國紛紛將氣候變遷視為非傳統安全領域中之重大議題。1988年成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IPCC) ,並於2007年公布氣候變遷第四次評估報告(AR4),指出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0.74,且增溫之幅度將會持續增加,熱浪、乾旱及豪大雨等極端氣候之強度與頻率皆有增加之趨勢,對各國之生態環境、社會經濟、衛生防疫及糧食安全等議題將造成重大衝擊。並提出各國政府須從「減量」(指二氧化碳)及「調適」(指政策)兩個層面著手,對氣候變遷作策略規劃。顯然,氣候變遷所帶來對生活之影響與對全球之衝擊已無可避免,須地球村成員共同承擔,亦為當前國際社會須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臺大出版中心編輯部

《我的學思歷程6》新書發表暨座談主持人及主講人合照

是什麼理由讓王文興、吳炫三、劉炯朗三位大師齊聚一堂,分享他們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臺大出版中心藉由參與本屆臺北國際書展的機會,於2月1日在書展會場舉辦「當夢想與理想交會──《我的學思歷程6》新書發表暨座談會」,請到王文興、吳炫三、劉炯朗三位書中主角與讀者見面。三位老師在座談會中強調閱讀及深度思考的重要,期勉讀者尋得自己可以專注投入的領域,活出質地綿密的豐富人生。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

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

書籍簡介

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衝突與對話,是中國思想史上最有趣的課題之一。秦漢以降,兩派學者或固守壁壘,或力主融通。在論辯的過程中,歷代學者不斷在整理與回顧之中找尋新方向,逐漸形成兩派各不相同的譜系與理念。兩派學者批判對方、迴護自身的言論,往往隱伏自身論述的調整與新詮,並汲取對方的優點,以奪回哲理的解釋權。「衝突」與「對話」往往是並存的,從某一層次來講,它們是一體的兩面:衝突在對話中默默發生,對話也在衝突中不斷展開。這種互動的模式,恰可藉由比較儒家《易》詮釋和道家《易》詮釋來理解。

《周易》強調最大衝突中的最大調和之理念,儒道思想的衝突與對話,正符合此一道理。《周易》的詮釋與儒道思想的互動,綿延中國三千年歷史文化,是中國思想史上至為複雜的大問題。本書由鄭吉雄教授、林永勝教授主編,選輯主題論文15篇,由易學專家鄭吉雄、林忠軍、淺野裕一、曾春海、黃明誠、金春峰、汪學群、張善文、孫劍秋、林永勝、黃忠天、賴貴三、伍振勳、賴賢宗、許朝陽等15位教授,分別從歷史背景、思想分析、文獻詮解等不同角度,進行廣泛的考察,冀能對中國思想史上發生在《易》詮釋場域中的儒道交融與互動,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書籍資訊

系列: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6
作者:鄭吉雄、林永勝 主編

出版時間:2012年6月
裝訂:平裝/14.8*21cm/464頁/單(黑)
語言:中文
ISBN:978-986-03-3392-3
GPN:1010101709

購書這邊走:博客來臺灣商務印書館三民書局灰熊iReadTAAZE讀冊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探究明末清初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的發展,考察在野及在朝的《易》學家,如何藉由治《易》對人生和時代提出反省與思考,以及如何承繼前代的《易》學成果並加以推廣。藉由對明末清初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的研究,讀者得以窺見其各自的特色以及各家間的延襲與開展,進而體悟這段時期的《易》學發展,並非「程朱《易》學」一語可簡單概括,而是有其時代性及獨特性,值得用心關注。

 

書籍資訊

系列: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7
作者:楊自平 著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裝訂:平裝/15*21cm/464頁/單(黑)
語言:中文
ISBN:978-986-03-3392-3
GPN:1010101709

購書這邊走:博客來臺灣商務印書館三民書局灰熊iReadTAAZE讀冊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維廉五十年詩選(上) 葉維廉五十年詩選(下)

葉維廉序:軌跡

一九七○年夏天,顛簸在日本鐵路的一輛慢車上,我寫下這些短句,以爲我把紅塵攘攘的過客做了一個冷眼旁觀的寫照,沒想到素描對象原是素描人,我的一生,僕僕風塵:出站/入站/客來/客往/何站?/何客?/誰寐?/誰覺?

一九三七年,我在日本侵略者橫飛大半個中國的炮火碎片中呱呱墜地,在南中國沿海的一個小村落裡,在無盡的渴望,無盡的饑餓裡,在天一樣大地一樣厚的長長的孤獨裡,在到處是棄置的死亡和新血流過舊血的愁傷裡,我迅速越過童年而成熟,沒有緩刑,一次緊接一次,經歷無數次的錯位,身體的錯位,精神的錯位,語言的錯位……

第一次放逐:嗾使家庭離散、散播仇恨的共産黨——啊,猶待啓蒙的共産黨——把我們全家趕到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那裡「白色的中國人」壓迫「黃色的中國人」,那裡「接觸的目光是燃燒的汗,中風似的驚呆,不安滲透所有的器官、血脈、毛管和指尖……我們不敢認知尚未認知的城市,不敢計算我們將要來的那一個分站」……

第一次愁渡:帶著狂暴內戰後對於中國文化的焦慮與猶疑不定沈重的心情,我到了臺北上大學……參與其他的詩人藝術家試圖重建中國文化的努力,試圖找到一個入處,促使刻正急速解體的中國文化的原質根性得以復甦更新,我寫詩,先用中文,然後用英文,轉化,翻譯,要讓大家注意到我們生死存亡的處境,不光是認識我們原質根性的危機,還要認識我們本有的抗拒暴力強權的潛在力量,孕存在古代哲學美學和古典詩裡的視野,包括道家爲抗拒「以語框物」、「以人制天」的霸權運作所提供的「去語障解心囚」的策略,進而探索和認識西方現代哲學詩學因爲批判柏拉圖、亞理士多德系統「以語框物」、「以人制天」的強制行爲而切入/回響東方的思域的詭奇蛻變……

第二次愁渡:自願的放逐?不自願的放逐?來到美國而慢慢變成被人稱之爲跨文化的一個「場域」,一個 pass.port (所謂護照/通運港),在兩個文化的夾縫間,滿溢著張力,滿溢著戰慄,滿溢著惡夢,在不同的地方的夾縫間,在風景的夾縫間,在焦慮的夾縫間,永遠夾在中間,永遠錯置錯位裡尋索....

這本五十年詩選是由我不同的集子中精選、節錄或略作修改而成,作為我這一生僕僕風塵,出站/入站的軌跡紀錄。

 

文章標籤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稼軒詞封面上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 下冊cover

書籍簡介

鄭騫教授為當代詞學宗師,所撰稼軒年譜考訂精當,乃研究稼軒必讀之經典;其稼軒詞校注肇始於任職燕京大學時,經過數十年訂補,今由門人林玫儀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就其遺稿三種整理成書。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包括稼軒詞作校注、詩鈔、文鈔及稼軒年譜,乃是鄭先生對稼軒研究的綜合呈現。詞注分校勘、箋注、考述及綜論四項。校勘嚴謹,注解簡明扼要,對詞作編年及生平考證屢有獨到之見。詩鈔依五七言律絕分列,各詩記事能據以繫年或考訂者,皆有按語。文鈔則依作年編次,篇後均有按語考釋其事。另收入先生所撰辛稼軒年譜,以供參證。書後附錄辛啟泰所編年譜、參校諸本詞作卷次表、詞作索引表等三種,尤便閱讀。

鄭騫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耶魯等大學客座教授,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鄭先生深究群經,博通諸史,於詩詞曲學造詣尤深。曾獲頒國家文藝貢獻獎、行政院文化獎。鄭先生詞注之最大特色,一在於文本校勘,一在於格律釐訂。鄭先生向來講究版本,故於每一闋詞都審定各本異文,嚴為去取。至於格律方面,尤為精詣。此外,他對詞作編年及稼軒生平考證亦往往有獨到之見,是故治稼軒詞者,最好能參互以觀,汲集二家之長。

 

文章標籤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