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再現與現代性》新書分享會

《緬甸音樂的美麗與哀愁》

 

主講者 

呂心純(本書作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民族音樂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緬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專長於民族音樂學、緬甸音樂、南亞音樂、離散研究、全球化。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洽詢電話|02-3366-3991轉31

誠品台大場

講者:呂心純
與談者:王櫻芬(臺灣大學音樂所教授)

活動時間:2012/11/23 (五) 20:00~21:00
活動地點:誠品台大店(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 3F 藝文閣樓 地圖  
參加方式:自由入場
相關網頁連結:誠品 藝。起來 

高雄美術館場

講者:呂心純

活動時間:2012/12/23 (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地下一樓演講廳 地圖
參加方式:自由入場
相關網頁連結: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2年第四季《城市講堂》

 

活動簡介

「清明過後,穀雨將至,1998年剛上研究所不久的我,為了第一學期修的「音樂社會史」報告,匆匆步行到離家約莫十分鐘的中和南勢角華新街,因為,第一屆的緬甸潑水節,即將開場。人還未到巷口,嘈雜人聲與充滿異趣的樂聲,已襲耳而來,劃破了這地方平時給人的音景意象。對這些從緬甸遷徙到臺灣的移民而言,這些緬甸當地的慶典音樂,再稀鬆平常不過;但這次可是頭一遭,他們自己粉墨登場,借鑑緬甸古典、民俗與現代等諸多樂舞表演形式,在異地的臺灣舞臺上,奮力表述一個標示其文化歸屬的樂舞文化。」 -- 呂心純《未褪色的金碧輝煌》序

1998年,於南勢角華新街,一場與緬甸音樂意外的邂逅,開啟了呂心純老師和緬甸音樂一段長達數十年之久的緣分。

書中所描述的場景、照片,皆是老師親自走訪緬甸拜師學藝,和當地音樂家以及民眾面對面一一悉心紀錄而來。半島民族的喜、怒、哀、樂、音樂、生活,透過呂心純老師的傳述,不僅將研究視域擴展到城鄉流動與性別議題,另超脫過去切入的研究主軸,透過人類學、社會學與區域研究的對話激盪,從理論架構、書寫風格及呈現方式三個面向開創新意。本書以「流動」的概念貫穿,試圖建構離散音樂研究的知識論與方法論,亦希冀彰顯音樂展演背後的日常與非日常、結構與非結構、國家機制與音樂工業等多元面向,藉以探索音樂家如何再現音樂、表述自我

讓我們用聲音,聽出緬甸的回憶。
邀請各位一同前往,了解緬甸音樂的美麗與哀愁。

 

書籍簡介

本書是臺灣首部有聲的音樂民族誌,期望在視覺與聽覺的感官經驗上,提供讀者貼近他文化的多面視角。以音樂民族誌為書寫定調,內容深入作者十多年來與緬甸古典音樂家的習藝成果,透過每章開頭的軼事敘說,帶領讀者進入音樂個體的豐盈生命,並利用敘事、訪談、議題討論及區位分析等方式,撰述緬甸德欽基音樂的結構分析及其社會文化脈絡,以利讀者瞭解音樂家的流動生命脈動下,當代德欽基複雜的展演情狀。

其內容牽涉當代民族音樂學的反思:音樂的再現是一種傳統,是建構於特定的歷史社會脈絡、披覆著意識形態外衣所再現的樣貌。無論是唐代史官和詩人筆下的驃國樂舞、美國樂手Duke Ellington及Benny Goodman在緬甸的爵士外交,還是緬甸的國族音樂建構及亞太音樂融合,皆意味著——再現,才是流傳至今的傳統,而當代音樂的現代性之一,則點明了傳統涉入不同視角的可能。因此,音樂不再被視為一種本質,而是再現。

隨書附贈音樂光碟,內含12首緬甸古典音樂作品,藉由聽覺的直接感受,對照書中所言,引領讀者進入緬甸傳統音樂的繽紛世界。

 

預計上市日期:2012年11月中 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UPR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